Skip to content

春华2025全球投资者峰会回顾

13.10.2025

日前,春华2025年全球投资者大会在深圳圆满落幕。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迈克·斯宾塞教授(Prof. Michael Spence)、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杰弗里·萨克斯教授(Prof. Jeffrey Sachs)、曾三次担任西班牙驻华大使的欧亨尼奥·布雷格拉特(Eugenio Bregolat)、全球时尚零售巨头爱特思集团大中华区总裁白晨铭(Eugenio Bregolat Jr.)等在内近两百位全球政商界知名人士、投资机构高管、领军创业者从全球各地相聚深圳,共议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机遇。

2025年至今,人类正站在一个充满张力的历史十字路口:一边是关税战与地缘政治错综交织的重重黑云,另一边则是人工智能所引领的科技革命徐徐展开的崭新蓝图。

春华创始合伙人翟海涛在开幕致辞中提出,今年是深圳特区成立45周年,恰在此时我们又见证了全球资本市场重振对投资中国的信心。2025年,在政策、资金、产业等多重因素共振下,A股表现强劲,上证指数创下10年新高,恒生指数从年初至今上涨超过30%。本地区经济巨大的韧性再次被广泛认可,消费者、投资者信心正在回归,春华在亚太地区的稳健布局正显现成效。

特朗普2.0冲击下,中国资产韧性凸显

特朗普2.0时代的开启和关税战毫无疑问是2025年宏观经济最重要的历史注脚之一

诺贝尔奖获得者迈克·斯宾塞教授在与春华创始人胡祖六博士的对话中提出,当今的全球化涌动着局部逆流,地缘政治变局正在重新塑造全球的经济同盟关系,全面回到过去虽不可能,但各国应该努力维系有限但务实的全球共识。

两位均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得益于巨大的国内市场,中国拥有更大的战略空间,展现出超预期的韧性。虽然面临房地产调整、通缩压力等挑战,中国的底层潜力从未改变:这就是强大的科研和人才基础,以及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和新能源等领域的长期竞争力。当下最重要的是稳定政策环境来激活市场活力。

在春华董事总经理吴忠主持的宏观论坛上,淡马锡宏观战略部执行总经理邓敏强博士(Man Keung Tang)、高盛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及全球新兴市场经济研究主管迪安竹(Andrew Tilton)、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教授对宏观经济做了进一步分析。嘉宾们认为全球化并非单一叙事,不同地区都正在重塑自己的模式。中国与新兴市场的贸易快速增长,正在超过向发达经济体的出口体量。尽管面临贸易战重压,中国的出口甚至击败了最乐观的市场预测,显示出强劲的韧性。中国的科技、新能源等产业正在逐步展现强大的引擎作用。更重要的是,政策在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力,企业也在适应环境变化,以创新求突破。

在有限合伙人(LP)论坛上,高盛外部投资部亚洲私募股权董事总经理兼主管Aaron Yuan、宏利投资管理亚洲私募股权部高级董事总经理兼主管Liam Coppinger、纽约州教师退休基金执行董事兼首席投资官Thomas K. Lee与春华合伙人陈桐对包括中美日印在内的地区市场展开讨论。他们指出,关税战对亚太私募股权投资的组合净值(NAV)影响有限,因为很多公司服务于国内或者亚洲内部市场。尽管存在地缘政治风险,但在本地区的私募股权投资已经连续多年跑赢公开市场的背景下,一些对地缘持中立态度的有限合伙人已经展现出更高热情。

中国科技创新经历“DeepSeek Moment”

从2025年伊始,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领军创业者持续刷新全球资本市场对中国科技创新的认知。

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杰弗里·萨克斯教授在与胡祖六博士的对话中指出,得益于基础教育和供应链的巨大优势,中国正在引领电动车、新能源、机器人等等未来产业。而粤港澳大湾区更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市场,其整合科技、创新、制造与金融的综合实力超越硅谷。但同时,地缘政治争端也在割裂全球科学生态系统,两位学者呼吁全球科学界保持互相尊重和协作精神。

在“亲历中国40年:欧洲视角下的中欧关系与合作”论坛中,春华欧洲区域负责人法比安(Fabian von Heimburg)与曾三次担任西班牙驻华大使的欧亨尼奥·布雷格拉特、以及全球时尚零售巨头爱特思集团大中华区总裁白晨铭从底层逻辑展开分析:中国庞大的人口,辽阔的幅员和快速发展的科技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而中国的创新力不仅表现在硬科技,还表现在利用科技平台锤炼的市场推广能力与品牌竞争力。他们认为,快速进步并走出国门的中国品牌既对欧洲成熟品牌构成挑战,也创造了相互合作与学习的机遇。

人工智能、绿色能源、医疗健康论坛也都从各个行业角度呼应了以上判断。

在春华北美区负责人李若琦主持的人工智能论坛上,VAST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宋亚宸、未知君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谭验博士、商汤科技首席财务官王征讨论了AI 进入新阶段的几个特点。在技术路径上,AI从过去依赖小模型解决单一问题,演进为以大模型统一处理多任务,同时研究重心从数字世界向物理世界延伸。在产业应用上,娱乐行业、生物医药等领域的AI应用都已成熟。在商业化上,美国更追求通用人工智能,中国更注重落地场景与应用。对中国初创企业来说,海外市场具有独特的价值。

在春华创始合伙人汪洋主持的绿色低碳论坛上,广东鸿钧新能源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姜庆堂博士、Adden Energy联合创始人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杰出研究员李鑫博士、远景科技集团零碳战略总经理张元,分别介绍了团队在异质结技术、固态电池技术、绿氢技术和智能系统方面的突破。他们指出,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超越传统能源,而度电成本已低于传统能源,展现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领导力。与此同时,几位专家还围绕AI与新能源相互赋能展开讨论,为投资人打开了新的思路。

在春华合伙人郑嘉齐主持的医疗健康论坛上,欧谱曼迪创始人兼董事长安昕博士、健世科技首席执行官兼首席财务官潘斐、鞍石生物创始人兼董事长石和鹏博士也热情分享了他们的见解。他们认为中国企业的“DeepSeek Moment”不仅存在于人工智能领域,医疗领域也有爆发式体现,特别是在创新药和医疗器械领域,从今年一季度开始拐点即已出现。中国医疗创新企业在IP、生产质量、海外注册、商业化和人才梯队方面已蓄势待发,未来五年有望实现关键突破。

人工智能为各行业带来新机遇

今年的峰会上,人工智能再次成为每个论坛都会谈及的热点议题。正如人工智能论坛的几位专家总结,人工智能正在从数字世界走向物理世界,推动生物科技、娱乐、能源等领域的根本性变革。同时,人工智能也极大激发了创作热情,社区驱动的增长比传统市场手段带动的增长更为高效。

迈克·斯宾塞教授认为,美国和中国是仅有的“全栈式”人工智能超级大国,训练和推理成本正在快速下降,加速了各行各业的应用普及。人工智能的突破已经在推动科学革新,但广泛的生产力改造仍需时日。对于中国来说,未来人工智能有望解决人口负增长带来的劳动力压力。同时,迈克·斯宾塞教授提醒,在AI时代我们要警惕陷入情感“孤岛”而失去真实连接感,抑或困顿于意义感的匮乏。

本次峰会上,春华创始合伙人黄匡杰还与全球伙伴分享了春华15年的成长与进步:目前春华已经拥有私募股权、风险投资、私募信贷等多种产品,在巩固优势投资板块的同时继续探索新行业;春华的足迹已拓展至全球主要市场。过去一年,作为UNPRI成员,春华加入了ESG数据汇集倡议(EDCI),将负责任投资融入组织文化和投资全流程。

此次盛会传递出坚定的信号:以私募股权为代表的长期耐心资本在风云多变的地缘政治环境下仍大有可为,前景可期;全球投资界正在凝聚新的共识——对中国市场坚韧内核的再评估与再回归。

春华感谢各位投资者、合作伙伴与被投企业一路风雨同舟、砥砺同行。未来,山河远阔,新章待书,我们期待与春华的伙伴们共越关山,同赴新程。